WFU

網站頁籤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六章:失智症患者的鎮靜舒眠 (上篇)

作者:邱柏鈞




在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的過程中,社區照顧與醫療水準一步步提升,但有個趨勢勢必是無法扭轉的:失智症人口將逐漸增加。

失智症患者的鎮靜麻醉文章共分為三篇:上篇,簡介失智症的成因與對鎮靜麻醉的影響。中篇,探討失智症患者的麻醉風險評估與合併症。下篇,則會跟大家介紹針對失智症患者的麻醉方式選擇。


失智症症狀


失智症的患者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及出現異常的行為等症狀。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盛行率


以民國105年9月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以及上述五歲分年齡層失智症盛行率計算,台灣於民國105年9月65歲以上失智人口有243,430人。30-64歲失智症盛行率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之資料為千分之一,估算台灣30-64歲失智症人口有12,658人,加上65歲以上失智人口,推估民國105年9月台灣失智人口共256,088人,佔全國總人口1.09%,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計報告105年底全台總人口進行推估,105年底失智人口超過26萬人(如表二),亦即在台灣每100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


阿茲海默症


至於失智症之類型在社區中,以阿爾滋海默氏病(Alzheimer'5 disease, AD)為主,約佔半數;其次為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VaD約20~25%)及混合型失智症(約5-10%)。發生率之研究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年每千人約有13人會變成失智老人。新發生的失智病人,仍以AD居多,約佔40%;VaD者雖仍居次,但比率提高為35%;混合性的比率也佔了15%。




常見引發失智的原因


主要分成退化性和血管型,其他還有顱內病灶、頭部外傷、營養、感染或其他問題所造成。


不配合看牙


當然健康的成年人裡面,有牙科恐懼症的病人也是會選擇牙科舒眠、鎮靜麻醉等方式來降低自己的緊張,提高對治療的接受度,以提升口腔衛生與健康。

但如果我們今天只考慮「因為不配合而無法接受牙科治療」這個族群,最常見的還是:幼年兒童、發展遲緩的病人、先天性疾病的患者,還有中度以上失智症的患者。

失智症患者較容易出現情緒激動、無法配合,甚至在治療中出現不預期的行為,導致無法進行治療。


鎮靜麻醉的特殊考量點


從前面的資料我們知道,失智症主要還是發生在年紀較大的長者身上。而這些失智症的患者在麻醉評估上面,和其他諸如唐氏症、腦性麻痺、遺傳疾病等等原因所造成的特殊需求患者比起來,在鎮靜麻醉上自有其專屬的特殊考量點。

在下一章節《失智症患者的鎮靜舒眠 中篇》,我會跟大家說明失智症患者在牙科鎮靜麻醉的術前評估、風險評估與可能的併發症。


<延伸閱讀 -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全系列文章>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一章:什麼是特殊需求者牙科鎮靜舒眠?有什麼困難之處?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二章:特殊需求者看牙為什麼要鎮靜舒眠?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三章: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鎮靜舒眠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四章:標靶輸注 (TCI) 全靜脈麻醉 (TIVA) 鎮靜舒眠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五章:唐氏症患者的鎮靜舒眠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六章:失智症患者的鎮靜舒眠 (上篇)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七章:失智症患者的鎮靜舒眠 (中篇)
[牙科鎮靜麻醉講堂] 第八章:失智症患者的鎮靜舒眠 (下篇)



回部落格首頁

按【讚】追蹤作者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