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遊戲化是一個鼓勵孩子挑戰自己非常好的方式。我利用「指定位置停車」、「和媽媽賽車」與「橫向停車」三個關卡,讓孩子成功克服了對新腳踏車的恐懼。
前言
兒子兩歲多我就讓他開始騎 pushbike,我們常在美術館練習 「S型繞錐」、「越野下坡賽」或是「高速甩尾過彎」。
老爸愛玩,兒子自然也開心,好幾次高速過彎時因為速度不足倒車或是後輪壓到水漥導致失控甩尾轉倒 (當然前提是有全套護具),雖然兒子哭得唏哩嘩啦,但來給爸媽抱一抱、拍一拍後,很快又扶起車子繼續馳騁了。
換車 - 抗拒的開始
Pushbike 最適合的操作高度應該是「稍微墊腳尖可以觸地」,如果把坐墊調整到最高時整隻腳掌仍然可以完全著地的話,其實就該考慮換車了。
原因是因為這樣的高度在操控時很容易會卡到腳,需要把腳特意抬高;另一方面過彎壓車時雙腳也會容易撞到地板。所以孩子接近五歲時我們幫他換了捷安特的 "Animantor 16" (購買心得建議請看文末 - 註),那是一台有前後輪剎車與踏板的 16 吋腳踏車。
買了之後發現騎慣 pushbike 的孩子平衡感其實很好,過彎能夠以正確方式壓車過彎,裝上補助輪反而阻礙正常物理姿勢,所以我們又去車店把補助輪拆掉。
孩子面臨的困難
換車後孩子面臨的第一個困難是:他習慣用「腳」剎車,他不知道如何「用手」控制剎車,常常在速度很快時突然把腳放到地上,而這麼做其實是十分危險的!
另外,騎慣 pushbike 的孩子會習慣以雙腳在地上「走路」,但常會被踏板卡到腳。
很快地,孩子就開始抗拒騎腳踏車,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新腳踏車只是放著積灰塵。
再度想騎
這幾天,孩子突然又說想騎腳踏車,身為父母的我們當然是全力配合、用心鼓勵啊!
兒子騎腳踏車時,我習慣在旁邊「陪跑」,一來保護他,另一方面就像「賽車轉播員」那般,給他及時的回饋,讓他覺得「很好玩」!
今晚,偶然發現附近有棟辦公大樓的人行道平整寬大,晚間行人也不多,非常適合讓兒子練車。
遊戲化
第一關:指定位置停車
人行道的兩邊各有三個黑色的同心圓造型地磚,我發明了一個遊戲:只要可以把腳踏車正好在黑色圓圈中,就得一分。
孩子越玩越起勁,很快就得到了十分。
第二關:和媽媽賽車
我陪著兒子挑戰時,老婆正來回快走散著步。我看兒子剎車漸漸抓到要領後,跟他說:「我們來跟媽媽比賽,看能不能追過她?」
我跟兒子說:他是「直線加速賽車」,媽媽是「卡丁車」,卡丁車擅長彎道,所以我們必須要在直線以更高的速度追回來;我們也必須延後剎車,全油門加速到最後一刻再緊急剎車停下,才有辦法贏過媽媽。
兒子玩得更起勁了!原本在直線路段還騎得歪歪扭扭,為了加速贏過媽媽,腳用力踩速度更快,直線也抓得更直了。
但在兩端轉彎處,兒子仍然是剎車停止,然後牽車轉彎,再重新出發,在轉彎處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追媽媽追得很辛苦才有辦法超越她。
第三關:橫向停車
看兒子加速、直線、剎車都做得不錯了以後,我跟他分析:「其實我們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就是牽車迴轉時」,如果我們能夠先向右偏再彎回來,以「打橫」的方式停住車,就可以省下非常多的時間。
兒子試了幾次,原本可能要追十五趟才有辦法超越媽媽一次,以新方法停車後,大概五、六趟就有辦法超越媽媽了!兒子感到非常興奮!
追著追著,他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再度把車停下,劃個大圓就直接彎了過去,這些技巧其實之前騎 pushbike 時他都會,只是換了台車心中有了恐懼就開始劃地自限,遊戲中不斷的引導鼓勵下,很快他就恢復了原本的實力,而且欲罷不能!
結論
遊戲化,讓孩子又重拾了騎車時的笑容!
您的孩子對有困難的挑戰容易裹足不前嗎?用「遊戲化」的方式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
註:Animantor 有分 12吋與16吋兩種,當初我們因為 pushbike 也是十二吋,所以直接幫孩子買 16吋的車種,但回想起來覺得真的太大台,16吋可能要六歲以上的小孩才比較適合。
回部落格首頁
按【讚】追蹤作者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