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小兒麻醉] 兒童呼吸道解剖構造新觀念

作者:邱柏鈞


前言


1950 年代開始,Negus、Eckenhoff 以及 Fink and Demarest 等人,開始針對兒童嬰兒的呼吸系統作完整而深入的研究,發現在解剖構造上,至少有五個部分與成人的呼吸系統不同,這些解剖構造上的知識與概念,在麻醉教育上一直被沿用。

但隨著二十一世紀以降,核磁共振造影技術以及其他醫學技術的進展,針對小兒呼吸道的部分已經有很多更新的觀念了。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包包流浪記》讀後感

作者:邱柏鈞




前言


今天收到了《包包流浪記》,拆箱後本來只想先隨意翻看,沒想到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陪著兒子慢慢地把故事唸完了,在唸故事的過程中,老爸心中卻意外地被療癒了...

我想也只有火星爺爺 許榮宏 這樣的人生歷練,才寫得出這樣充滿寓意又精彩的故事吧!?火星爺爺在 2014年 TED 講台上以《向沒有借東西》,精湛的演講,觸動了大家的心絃。

繪本的內容,和簡介中寫的,幾分雷同,卻又更精彩,故事主人翁包包的經歷,勾起了很多深刻的回憶!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我的休旅車異音處理經驗

作者:邱柏鈞




前言


「叩、叩、叩...」

經過不平路面車子傳出「叩叩叩」,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困擾的事情。

車輛的異音代表著的可能是機件的損壞,也可能是零件安裝上的不確實鬆動導致。更重要的是:我總得要在保固期內把問題處理好吧!?不然過了保固期,才檢查出哪個零件有問題,修理要六位數之類的,那樣豈不是吃大虧了?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看不見不代表沒蛀牙!建立牙線使用習慣

作者:邱柏鈞




前言


任何健康的生活習慣都需要刻意去建立。我仿造書上的「獎酬模式」來建立自己使用牙線的好習慣。各位父母幫孩子刷完牙也別忘了要用牙線喔!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談孩子面對醫療處置的焦慮

作者:邱柏鈞




對醫療的焦慮


當孩子面對嚴重的焦慮事件,如接受手術、牙科治療、麻醉或其他侵入性的醫療處置後,可能會引發術後的行為異常。

一到六歲的孩子最容易對醫療感到焦慮;常見的術後行為異常包含了:做惡夢、睡到一半起床哭鬧、嚴重的分離焦慮、易怒,甚至有少數的孩子會有尿床的現象。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陪兒子解說颱風路徑與風向的關係

作者:邱柏鈞




我在紙上畫了台灣和中央山脈,用一張透明的塑膠袋畫颱風和風向,一邊移動一邊分析讓孩子明白為何在颱風行進的過程中風向會不斷改變,什麼狀況對高雄的影響又是最大。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我的第一場國際醫學會演講 演講準備與收穫

作者:邱柏鈞




前言


四年一度的全球麻醉醫師大會 World congress of Anesthesiologists 今年在香港舉行,而 WCA 的衛星會議第六屆兩岸四地華人麻醉安全研討會】在澳門舉辦,這次會議的主軸是日間手術與麻醉品質,正好符合我自己平常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就鼓起了勇氣投稿。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我怎麼準備以及會後心得;如果您跟我一樣,在專業上持續努力,想跟大家分享,希望這篇心得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