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從鐵達尼號電影談低體溫、失溫

作者:邱柏鈞醫師




最近兒子非常喜歡鐵達尼號電影,這半年來我陪他看了十幾次,因為這部電影,我們父子倆一起學習了很多事情,延續之前《 沈船時該如何逃生? 》,我再分享一下低體溫與失溫的相關知識:

我與兒子的「共學」


我們發現白星輪船公司根據鐵達尼號的設計圖一共造了三艘船:有 Olympic、Titanic,還有一艘叫做 Britannic (大不列顛號)。因為鐵達尼號的沉沒被歸因為防水隔間設計不足,Britannic 還曾經試圖改善此一設計缺失,後來二戰時被徵召為醫療船,最終的命運是遭到德國潛艇擊沉。

我和兒子的共學團體成就還包括了:兒子學會自己操作 DVD (沒錯!我還買了正版的 DVD),他發現蒸汽船會有煙囪,現代柴油引擎船隻只會有排氣管,鐵達尼號一共有三個螺旋槳,左右兩個轉動方向不同 (因為要平衡角動量的關係)。

我們在家就喜歡這樣共同學習,名符其實的「共學團體」,只是小弟學的是知識,老爸從中學習的是查英文資料再把它翻譯成五歲小孩聽得懂的能力。


待到最後一刻


關於蘿絲的生還,其實電影中男主角傑克做了關鍵的正確決定有關 -- 「在船上待到最後一刻」。

為什麼說這個決定這麼重要呢?根據 1912 年四月十四日的氣象資料,當天氣溫一開始是攝氏十度,但接近午夜時氣溫已漸漸降至冰點以下,當時最靠近鐵達尼號沈船位置的船隻 Captain Lord of the Californian 的紀錄中顯示當時的海溫只有攝氏-2 ~ -3度。


熱的散失


熱能散失的機制不外乎是:傳導、對流、輻射。

而水的導熱系數比靜空氣大32倍,人體落水後體溫就會快速散失,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離開水面,抓住漂浮物,或是像劇中蘿絲那般,躺在門板上整個人離開水面。

如果可能的話,也不要把衣服弄濕,或者穿上防水的衣物。(但幕後花絮中,導演提到:電影後半場的精采亮點就是女主角濕身在水裡奔跑的畫面,怎麼可能讓蘿絲不弄溼衣服?)


存活時間


落水後到底可以存活多少時間並沒有一定,會依據個人的體型胖瘦、接觸水的深度等等有關。

以下附上海巡署資料,但其實時間差異很大:



落水後引發死亡的原因就是「低體溫」;在麻醉過程中,「低體溫」也一直是我們非常關注並且盡力預防的問題,尤其小朋友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的比例較大,又缺乏大量的脂肪保溫,更容易失溫。


低體溫


手術病人發生低體溫會影響血小板功能、增加失血量、增加傷口感染機率、影響藥物代謝等。(但有些手術狀況下的低體溫是故意的,如對手術中體溫有疑慮請洽詢您的醫師)

如果體溫進一步降低,手腳會麻木、意識昏迷呼吸微弱,嚴重低體溫時還會引發心律不整,心室顫動、心跳停止甚至死亡。


結論


落水時體溫散失的關鍵因素是:水溫、身體在水下的面積、水面的風、保暖衣物。

台灣海域的海溫不至於達到冰點,但濕身加上風寒效應仍會面臨極大的失溫風險,千萬不可輕忽低體溫的嚴重性。




參考資料:

Miller's anesthesia 8th edition
Hypothermia: How long can someone survive in frigid water? 
海巡署:對落水人員的救援



看最新文章

追蹤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