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稱的「舒眠牙醫」或是「牙科舒眠」,在專業的麻醉醫學領域中給他的專有名詞其實是「鎮靜」。治療中可以根據治療以及病人本身的需求,動態調整鎮靜深度,使患者達到一個舒適、無痛又安全的狀態。
不同的鎮靜深度之間,是一個連續性的變化,可以分為:意識鎮靜、輕度鎮靜、中度鎮靜、重度鎮靜。
舒眠牙醫?
「舒眠」就字義上就是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像是舒適地睡了一覺一般,民眾對於「舒眠」一詞的接受度極高,所以也最廣泛地被使用。
但麻醉界最近興起了一種聲音,認為專業的牙科鎮靜治療不應該被過度簡化的稱為「舒眠」,因為麻醉醫師其實可以針對治療的需求,提供各種各樣不同的鎮靜方式,提高治療品質,增加病患與牙科醫師的滿意度。
那麼,牙科鎮靜治療的過程中,我們究竟應該提供怎樣深度的治療呢?
這就要從患者端與治療過程中的動態變化來談了。
患者部分
會選擇接受舒眠治療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人很害怕看牙醫,一聽到高頻機械的鑽探聲就心跳加速血壓上升,有人是超級怕打局部麻醉針那種又酸又麻的刺痛感,又有些人雖然看牙並不焦慮,可是診療時連續兩三個小時坐在牙椅上張開嘴巴,這樣的經驗也是令人不太舒服的。
小孩子的部分則可能因為對牙科治療的恐懼焦慮、無法配合,在鎮靜治療的輔助下就能夠一次性地完成多顆牙齒的複雜治療。
另外,邱醫師在高醫也常常協助治療的一些特殊需求患者,譬如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的小孩,他們沒辦法配合牙科治療的狀況下,也需要鎮靜的輔助,讓牙醫師能夠幫這些孩子做好牙齒的治療項目。
針對不同病人的不同需要,我們就可以提供客製化最安全的鎮靜治療。譬如有些成人病患,他們對於牙科的焦慮感其實並不高,但仍追求更高品質的治療體驗,這樣的患者,我們可以給予輕度鎮靜,讓患者在輕鬆舒適的狀態下,縮短治療的時間感,也忘卻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提供一個完美的治療體驗。
另一個例子就是特殊需求的患者們,譬如有些視障、聽障的病人,他們不會說話也沒辦法溝通治療的部分,輕度鎮靜對他們來說就不太適合,可能需要中度的鎮靜才能夠讓牙科醫師好好的治療患者的牙齒。
治療流程的部分
牙科鎮靜治療的過程中,鎮靜深度需要配合牙科治療過程的每個步驟,刺激強度的多寡,動態地調整鎮靜深度的。但牙科鎮靜與傳統的全身麻醉手術開刀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需要熟悉牙科治療流程的麻醉科醫師來執行。
舉個例子,打局部麻藥、放張口器、打橡皮防水帳時刺激是最大的,在牙科醫師進行這些步驟前,我們就要預先調整鎮靜深度。另外,根據每個病人牙齒周邊軟組織的情形不同,有些人對於局部麻醉藥物的反應不太好,我們在幫病人做鎮靜治療的時候,也必須視情況調整用藥與鎮靜深度。
<延伸閱讀>
[牙科門診鎮靜] 恐懼看牙的15歲高中生,接受鎮靜下拔牙
使用 BIS (Bispectral Index) 是否可以降低鎮靜的副作用?
[演講心得] 特殊需求者牙科鎮靜的困難與挑戰
回部落格首頁
按【讚】追蹤作者臉書專頁: